在2010年兩會期間,海南省政協委員張勁梅提交了題為《關于加強和規范地下管網管理的建議》的提案,批評由于缺乏完整、準確的地下管線資料,導致海口地下管線管理較為混亂,對此,海口市相關部門回復稱,將采取措施進一步規范地下管線的管理。
張勁梅在提案中表示,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供水、排水、電力、電訊、燃氣等多種地下管線,它們是城市的“血管”、“經絡”,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保證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因此也被稱為城市的生命線。
但在海口,這些“城市生命線”卻常常得到破壞,遇到這一情況,人們往往指責施工單位“野蠻施工”,但施工方卻不停的喊冤:他們是因為沒有準確的地下管網圖作為施工參考。
據了解,自建設部《城市地下管線工程檔察管理辦法》(第136號令)頒布以來,海口市建設局十分重視地下管線工作,多次牽頭召開了各管線權屬單位的協調會,并撥出專款開發地下管線管理系統,也收集了電信、電力、污水、雨水、給水、燃氣等各管線權屬單位報送的地下管線檔案并錄入系統。但是所收集到的地下管線信息并不整全,如供電、有線電視等地下管線鋪設就沒有入庫。而在規劃管理部門能查詢的僅是1999年以前海口的部分地下管理線情況,海口行政區劃調整后,從沒有對海口地下管線進行過大規模勘查,原瓊山市大部分地段的地下管線分布情況基本沒有,這給城市施工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張勁梅舉例稱,在長流起步區管網設計時,他們根據城市檔案館提供的管線竣工資料進行了與濱海大道的管線銜接設計,但在施工過程中,竟然發現實際的雨水管與竣工資料顯示的管徑全然不一,致使長流起步區的雨水管線無法與其銜接,直接導致工程一度停滯。
海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在回復這一提案時表示,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海口埋設的各類地下管線逐年增多,但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管理體制,管線單位各自為政,缺乏管線資料信息,致使管線管理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問題如下:
一是產權分散、多頭管理。海口供水、排水、燃氣、電信、電力、軍用光纜等各專業管線部門都擁有自己的產權,且隨著信息業的發展,通信專業管線越來越豐富,產權越來越分散,沒有統一的部門統一協調安排,造成地下管網管理產權分散,多頭管理。
二是設施老化、重復建設。早期建設的各類管道,質量標準普遍偏低,老化、銹蝕、破碎、內壁結垢等現象嚴重,由于不能得到及時的維護保養,失修失養給市民生產和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地下管線建設由于投資主體不同,各自為政,缺乏協調配合,特別是電信的投資經營者越來越多,造成大量的重復建設、浪費資源的問題。
三是資料完整性差、管線普查不全。一直以來,各地下管線產權單位對地下管網資料一般都是自己管理,主動向城建檔案館報送的比例很小,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沒有達到檔案集中統一保管的要求。1994年以來,海口組織了建成區地下管網的普查工作,先后兩次撥款1000多萬元,探測、更新各類管線1100多公里,但由于施工后資料不能及時得到收集補充,數據不能及時更新,造成管線檔案資料空白或不完整。
四是建設不同步、野蠻施工。由于地下管線權屬不同,管線建設各自為政,很難與市政道路同步施工,通常是道路建設在前,管線鋪設在后,路面剛建好又被開挖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沒有到相關部門查清施工范圍內的地下管線情況而野蠻開挖,造成管線被挖斷現象常有發生,給附近市民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五是管理規范性弱、執法力度不強。有些管線批建后未按規定在覆土前進行竣工測量,造成地下管線竣工測量制度無法執行,沒有實測成果數據,資料無法及時入庫。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執法力度不強,有的管線單位先施工后報建或不報建就開挖施工,使管線規范管理工作顯得十分被動。
針對這些問題,海口市表示,將根據《海口市市政建設規劃管理辦法》的規定,嚴格依法行政、加強管理,保障地下管線資料的完備性。
同時,海口市委、市政府已批準建設“海口市城建基礎數據共享平臺建設”項目,將地下管線數據庫納入共享平臺建設,由相關部門及管線權屬單位共同建設全市統一、動態管理、共享的綜合地下管線數據庫,為城市建設和應對突發事件提供準確的依據。
最后,海口將加強行政審批力度,嚴格審批地下管線的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手續;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對未辦理報建手續擅自施工的,嚴格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切實保障地下管線建設的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