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早上8時許,南京東郊紫金山莊會議中心內,一場有關“城市安全”的會議悄然進行。兩院院士李德仁、錢七虎、王家耀等12位專家專程從各地趕來,與南京市規劃局、住建委等8個部門的相關技術負責人匯聚一堂,推敲、論證城市地下管線數字化建設方案。
一個因挖斷地下管線而引發的“血的教訓”,屢屢被與會人士提及:去年7月28日,位于棲霞區邁皋橋的南京塑料四廠發生地下丙烯管道爆燃事件,由此暴露出的城市地下管線缺陷及其隱患受到前所未有的廣泛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自清末建成首條供水管道以來,迄今在南京城的地下,已經埋設各類管線上萬公里,種類達20多種,有供水、供電、燃氣、通信、排水管線,還有輸送燃油、蒸汽及各類化學品的工業管道。這樣一張密集而錯綜復雜的地下網,單憑人工力量來摸清網上的每一支“血管”和每一個神經,談何容易?更大的難題是:由于各類管線建設的年代時間較長,其管理涉及多個管理部門和產權單位,造成目前管網資料不準確、不完整,以致挖斷管道的事件時有發生。
去年8月13日,南京召開地下管線建設專題會議,提出了加快建設數字管網工程的目標。隨后數月,斟察測繪研究院、擎天科技有限公司、朗坤軟件有限公司等多家專業機構,組成課題組,經過密實調研,形成了厚達295頁的《南京城市地下管線數字化系統設計及技術方案》。根據論證方案,南京將對全市所有工業管廊、市政管線清查梳理,并為管網建立電子檔案,形成城市地上、地面、地下完整的信息系統。同時,研究借助物流網、傳感器等先進技術,建立管網遠程監測體系。
據悉,今年上半年南京將率先完成西北至長江(含江心洲)、南至秦淮河、東至青龍山二環區域約446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線數字化建設,包括城市給水、雨水、污水、天然氣、液化氣、工業、電力、電信、有線電視、路燈、中水、熱力、不明管線以及駐寧部隊管線和過境的西氣東輸和川氣東送等全市的地下管線。
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告訴記者,國內多個城市已展開地下管線數字化管理的嘗試。如,廣州市已投入3億元完成了地下管線的勘查,廈門、武漢、寧波也出爐了相關方案。南京在借助這幾個城市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的方案,已把市政管線、電視、電話、通信等綜合管線的管理,與化工廠等專業管線的管理結合起來,“這更有助于城市安全的把控,有利于支持經濟發展、對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負責。”
李德仁說,城市地下管線數字化以后,通過管線上的傳感器定位,未來可以達到這樣的圖景:比如,一幢樓里每戶家庭的用電情況都可以實時監控,每10分鐘用了多少電、是空調還是洗衣機在用電,均可清晰呈現,而偷電、漏電等現象更將有效杜絕。同樣,偷水、偷氣等地下管線不安全因素,也有望消失。
不過,專家也表示,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先期開展地下管線數字化的廣州和武漢,至今也只是完成部分工作。南京城市基礎比它們都好,寬10米以上的道路目前基本已有綜合管線的數據,但這項工程好比一個人,主動脈的數據收集很簡單,難的是找到所有的毛細血管。”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永泉透露,尋找管線的分支“毛細血管”,必須依靠探測儀和探測雷達等先進探測儀器來完成,這也將耗費很長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