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本報報道了《昆明地下管網亂象調查》。面對昆明頻頻發生的施工損管或者自然爆管事件,施工方多把原因歸咎于地下管網指向圖不夠明晰,不能準確指出地下管網的位置所在。而水、電、煤氣等幾家管線單位雖然為了保護自家管網作出極大努力,但對于地下管網客觀存在的混亂以及施工部門的不對接、不配合顯得束手無策。
確認 昆明地下管網的確亂
昆明的地下管網究竟亂不亂?的確亂。這一點在昨天記者采訪直屬于昆明市規劃局的事業單位昆明市城市地下管線探測辦公室時再次得到確認。但對于施工方所借口的地下管網圖紙不健全說法,該辦公室卻有明確的反駁依據:目前,昆明市主城建成區33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絕大部分地下管線已經調查清楚,并已建立了“昆明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只要施工部門前往查找,無論什么位置的地下管線情況,該辦公室都能幫忙弄清楚。而且目前這一必須與該辦公室對接地下管線走向的任務已經和辦理《規劃許可證》掛鉤,理論上已經可以杜絕施工損管的情況一再發生了,但事實并非如此。
普查 建管線信息管理系統
2007年8月,昆明市城市地下管線探測辦公室“悄悄”成立。一開始,市政府給探測辦定下了明確的職責:負責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將普查數據資料驗收入庫……兩個星期后,探測辦組織了7家管線單位踏上了到外省取經的道路。同年11月份公開招標探測隊伍開始普查全市地下的綜合市政管線,并同步建設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
到2008年9月,探測辦已經普查了昆明主城區33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下管網情況,基本摸清主城區通車道路8185公里市政管線的性質、位置和埋深情況等。并將這些資料錄入昆明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中。當年底又為實現昆明市的雨污分流改造,普查了全市11000多公里的小區庭院排水管線。為了保證探測數據的準確,整個過程都有管線單位人員參與,探測結果要經過管線單位的考察和簽字確認后才被留下來使用。“可以說,我們這是全國第一家由專門的單位來理順城市地下管線的。”探測辦主任王貴武說。
分析 施工損管或另有原因
“到現在,建設方要獲得規劃許可證,必須先到探測辦來購買管線資料,否則是不能獲得許可證的。”王貴武說,這也是探測辦之所以設在規劃局內的原因之一。
照理說,事情推進到這一步,施工單位再也沒有施工損管的理由了。可是事實卻并非如此。“有了資料也不能保證100%不損管。”王貴武說,建設方是取得了管線資料,但是管線資料是否一定會給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拿到了是否會認真看?開挖機的施工人員又是否能看到?這些后續問題都是不確定的因素,只要有一個環節不確定,地下管線的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障。“這些環節如果把不住,再周全的資料也沒用。”王貴武認為,這是建筑監管部門該研究解決的問題。
管理 尚無一個統一管理單位
在探測辦的昆明市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上,記者通過二維和三維看到了昆明主城范圍內大部分的地下管線,其中包括排水、電力、通信、給水、燃氣等等。每種管線采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別,無論把鼠標移動到其中任何一條管線上,就能看到關于這條管線的坐標、埋深、管徑、管材、規格、壓力、埋設方式、所屬單位、起點和終點等信息,而且通過三維畫面還可以全方位地看清楚這條管線和其他管線之間的距離和位置關系。
從三維圖上,記者更為明晰地發現昆明地下的管線多而亂,縱橫交錯,有些管線甚至是相互交叉的,一條管線從另一條管線的上部直接穿過。隨便選擇一條道路剖開路面,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
“昆明的地下管線的確亂。”探測辦工程師高忠告訴記者,隨著城市的基礎建設迅猛發展,架空管線相繼入地,地下管網龐大復雜,又因地下管線權屬不同單位,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單位或者信息平臺來進行城市地下管線的決策,導致了地下管網的混亂。
“地下空間利用得不好。”王貴武說,因為沒有一個部門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在地下無序擺放的地下管線很快就把地下空間占完了,再要設置只能見縫插針。對此,他們認為應該要由政府來統一管理昆明的地下管線擺放位置,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即便是建設綜合管溝,也需要有一個部門來統一管理,否則管溝內的管線還是擺脫不了混亂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