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自來水管的頻頻受傷,昆明供電局的電纜和云南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的煤氣管道受傷次數稍顯輕微,但是昆明電纜從2007年至今,也發生了79次施工挖斷或損傷的事故,煤氣管道在過去3年發生的事故也高達上百起。
地下管網一團亂,同樣是這些部門多年的感受,而對于如何解決,以避免管線損壞,他們也顯得頗為無奈。
電力管網 管線擠一堆維修難上加難
在昆明供電局看來,電纜入地后雖然擁有相對獨立的通道,但也無法完全避開昆明各類地下管線所造成的混亂,而這種混亂很多時候是造成電纜事故的原因,更給修復帶來很多麻煩,導致恢復通電的時間受到影響。
“電力線路在地下有專門的通道,但是也有通信光纜等其他線路會混入其中�!毕鄬τ谝恢遍L埋于地下的自來水管,2005年才“三線入地”從空中入地的電纜線,有著更“高規格”的待遇。昆明供電局生產技術部的張雪峰說,新修通道入地的電纜受到的影響不算明顯,但因為有些地方的電纜線不能完全與其他管線分隔,所形成的交錯導致了事故的增加。
近年來,電力部門進入地下后,才發現地下管線的擁擠和混亂,“有些甚至是交叉的,如果與電纜線靠近的管線自身維護不周,一旦發生故障,或者出現爆炸,都會影響電纜線�!睆堁┓逭f,矛盾的是,造成電纜事故的其他管線,是事故發生后搶修最為艱難的部分,有些管線私拉亂放、縱橫交錯,在維修電纜之前,要先清理相鄰管線,才能進行維修,這無疑會延誤修復的時間,也讓市民更多一分鐘待在黑暗里。
2010年4月4日,10kV四甲線1#環網01C開關至45#塔段電纜被“中建五局昌宏路建設指揮部”施工挖機挖斷,導致四甲片區停電8小時48分;2010年9月15日,10kV體育館III回線被市政府雨污分流工程開挖,導致電纜A相絕緣擊穿,造成線路停電5小時41分。
“2008年至2009年二環建設時期,施工損壞電纜線次數比較集中。”張雪峰說,對于電纜的損壞,一方面不僅是施工人員有觸電的風險,而且會造成相應片區的大面積停電。如果處理不當,產生火花,甚至可能會引起爆炸。而會發生施工損壞,和雙方是否提前對接有關。
“昆明市規劃局2008年~2009年對昆明市地下管網進行了全面勘察,地下管網路徑走向以及管線性質均有圖紙資料�!弊钚碌钠詹橘Y料顯示,截至2010年11月,昆明供電局所轄10千伏電力電纜共計1226.269千米,35kV及以上電力電纜共計147.1千米。 事實并不若一些施工方所推脫的——“即便去了管線單位,也不一定能弄清楚管線的走向和位置”。電力部門對施工損壞地下網管的情況,感到難以理解。
煤氣管道 地上做了標記還是被挖斷
2008年4月18日,廣福路一施工工地,鉆孔機鉆破地下的煤氣主管道,煤氣泄漏起火,由于地下情況復雜,給滅火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大火燃燒了數小時仍未撲滅,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不到兩年時間,在同一條路上,再次發生了施工損壞煤氣管道的事故。2010年1月10日,廣福路廣福立交施工工地發生煤氣泄漏,施工單位違規操作將一根直徑219毫米的中壓煤氣支管挖破,造成大量煤氣泄漏。所幸事故搶險及時,幸未造成傷亡。但廣福路東至金河路口、西至滇池路口因此封閉兩個多小時。周邊1.5萬戶居民家中斷了煤氣。
每次到煤氣管道搶修現場,都可以聞到濃濃的煤氣味道,這種彌散在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存在著一引即爆的可能。但是無論燃氣公司如何謹慎,類似的事故還是持續發生著,“有些施工單位確實不在施工時和我們對接,有的則是我們到現場指明了管道位置,還是不小心施工,繼續造成事故�!比細夤鞠嚓P負責人介紹,老海埂路改造時,燃氣公司到現場在地下有煤氣管道的地方插上了竹竿,最終還是沒能避免施工方挖斷煤氣管道。
通過各種渠道,燃氣公司要求建設和施工方在建設開工前及時聯系,指認煤氣管線及相應設施的位置、走向,明確應采取的保護措施和施工要求,防止出現排水頂管施工中窒息死亡事件或燃氣泄漏引發的中毒、燃燒和爆炸事件的發生,若相關責任單位不按照規定進行頂管施工,由此產生的安全、法律、經濟責任,完全由相關責任單位自行承擔,但是這些要求的效果顯然不佳,對于施工方來說,密密麻麻的地下管線要完全避開的確存在難度。
對 策 清理地下管網亂象不能單腳跳
技術:建設綜合管溝各行其道制度:統一管理部門強制對接機制:建立公共數據信息平臺
對于目前昆明地下管網混亂的現狀,要如何才能捋順?這是一個不小的課題。受訪者都坦言很難提出好的解決辦法,另一個共同點是——這些部門都不承認施工方對管理方掌握地下管線不清的指控。這也說明,昆明地下管線亂賬,絕非某個具體管線部門能夠解決,需要站在全市層面綜合考慮對策。
對施工損管行為應加大處罰
對于施工方常用“指控”理由,本報記者采訪的3家管線單位沒有一家認同。燃氣公司表示,圖紙完全能夠跟上實際管道位置的變化;供電部門則認為,每年會對所轄電纜線進行普查以掌握走向;通用水務則透露了兩個高科技技術,認為只要有施工方上門對接,沒有找不到的水管。
兩項科技技術一個是GPS定位系統,它通過接收衛星信號,顯示水管坐標,能夠確定水管準確位置�!斑@一技術多少彌補了城市變化后,地下管網數據不準確的缺陷”,通用水務管網運行部經理張述祥介紹,當施工方上門來對接時,可以先看GPS傳輸過來的GIS地理信息系統,了解管網在什么位置、維修點在哪、長度和管徑多少都能掌握。
如果擔心系統有偏差,還可以啟用第二項技術金屬探測儀——通過感應對地下的金屬管道進行探測,誤差不會超過50厘米,準確率95%以上。兩項技術綜合運用,無論城市如何變化都應該有辦法找到水管位置。
當然,有了新技術支持,通用水務人員認為仍需要施工方謹慎施工,以避開施工損管發生。“有了先進技術的前提,還是需要施工單位與管線部門對接�!睆埵鱿榻ㄗh,施工前要詳細了解地下管網的分布情況,應該形成法律制度,強制施工部門遵守。目前的狀況是,雖然對施工損管行為制定有明確的處罰條款,但是仍然不夠威懾力。他也認為,管線部門也不能坐等施工單位上門,應出門掌握什么地方要施工,提前與對方主動對接,協助對方明確地下管線位置。
建綜合管溝避免混亂
除去人為因素外,地下管線事故頻發與地下管線鋪設的混亂不無關系,眾多事故都是由外力作用所引發的,比如在管線周邊施工,造成地面不均勻沉降,而引發水管爆裂�,F在上海、北京等許多城市已經開始嘗試建設綜合管溝,即在城市道路下建造的一種市政公用管線隧道,將電力、通信、供水、燃氣等多種市政管線集約化地鋪設在隧道內,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不僅能有效利用地下空間,而且相當于為馬路裝了一條“拉鏈”,可避免重復開挖,而各管線則可以在里面各行其道,甚至可以將綜合管溝設置于道路兩側,減少車輛碾壓帶來的路面沉降對管線的壓力。這種方法起源于法國巴黎,在日本又被稱為共同溝。昆明是否也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來結束地下管線的亂賬歷史呢?
“建綜合管溝或許是不錯的方法,但是這需要很多時間�!睂τ诟鞣N管線在地下縱橫交錯避讓不開的局面,通用水務人員認為在地下建設綜合管溝,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或許是最好的方法。但又有些無奈:“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是否能見到這一天�!笨梢姡ㄔO地下管溝并非一個小工程。它需要政府大量投資和規劃才能實現,尤其在昆明還處于規劃滯后的今天,在近期內,這樣的構想恐怕只能是夢想了。
也有反對意見,張述祥認為,即便綜合管溝建立了,也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比如由于進出口較小,對一些較大管道的維修和維護還是存在很大的制約。并且有了綜合管溝還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所有納入綜合管溝的管線,由這個部門來協調安置,才能真的實現各行其道。云南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同意這個觀點,認為國外城市有專門管理地下管溝的部門,凡是要進入這個管溝的管線都需要得到這個部門同意。
為管網建立電子檔案
昆明供電局張雪峰則認為,即便設置了統一的管理部門也不一定能起到作用,重要的是抓源頭,從市政規劃的地方就開始解決。他認為最有效快捷的方式,還是建立完善的公共數據信息平臺,并為管網建立電子檔案,形成城市地上、地面、地下完整的信息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