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保護法》的實施,為油氣輸送安全、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何更好地提升油氣管道建設運行和管理水平,中國石油部分管道企業、油氣田企業負責人表示,關鍵是要切實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和義務,增強管道保護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
深化認識,強化執行能力
大慶油田副總經理齊振林認為,法律的實施為管道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只有深化認識,領悟法律精神和要求,才能更好地貫徹執行。管道企業員工必須把“合法建設、守法運營、依法保護”的理念真正落實到管道保護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正是基于此,大慶油田在法律宣傳貫徹活動中,結合自身實際,開展網絡專題討論、教育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全面提高員工的思想認識。
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總經理張余說,以前對“保護”這個概念理解通常都是,阻止第三方破壞、防范恐怖襲擊、預防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及時處理發現的泄漏和隱患等。其實,按法律的理解,“保護”的范圍要更廣些。要在沒出現事故時,及時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潛在危險和危害進行識別及有效防護,還要注意日常資金投入和技術儲備,這都是管道保護的義務所在。張余說,保護法實施后,讓依法保護管道成為可能,一方面要借助法律支持,減少和避免外部的干擾和破壞;另一方面要認真學習法律,更準確理解和把握法律關于“保護”的內涵,履行好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嚴細管理,加強制度建設
西部管道公司總經理凌霄說,管道保護法關于管道企業義務和責任的設定,可分為三類:一是與相對人對等的義務和責任。二是在管道工程質量、環境保護、侵權賠償等方面,援引相關法律的規定。三是對管道企業加強管理和推進技術進步的要求。如建立健全管道保護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大人員、裝備和資金投入等。這些義務和責任對管道安全都很必要,也符合企業實際。
西南油氣田總經理李鷺光認為,當前,管道企業要在做好法律學習宣傳的同時,加強管道保護的制度建設。一是通過加強培訓學習,使管道企業的員工特別是管道保護涉及的相關管理人員全面準確掌握法律的具體規定,這是行使權利履行好義務的基礎;二是構建配套的規章制度,實現企業規章制度與法的對接,把法律的要求細化、具體化到企業的規章制度中去;三是加強配套標準規范的制定和修訂工作。
李鷺光介紹,近年來,西南油氣田將管道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融入生產經營管理中,明確了各職能處室及各單位的職責。同時還就管道建設工程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遇關系的處理進行了規范;要求負有管道保護直接管理職責的規劃計劃、生產運行等部門,要對法律的相關要求,制定并下發加強管道保護工作的具體措施。
建立一套合法的管道保護管理制度,也成為長慶油田近期的一項重點工作。長慶油田總經理冉新權介紹,按照管道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長慶油田加快建立健全相關管道保護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特別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管道巡護制度、定期檢測維修制度和操作規程,并認真組織實施,及時排除了安全隱患。
多措并舉,增強能力建設
中國石油管道企業和相關油氣田企業著力建設“人防、物防、技防”三道保護防線,持續健全油氣管道保護長效機制,提高了管道保護能力。
凌霄認為,一是要針對打孔盜油(氣)等行為,做實做細人防(巡檢)、技防、物防(直升機巡檢、車巡)、信息防工作,全力配合國家強力部門做好防范和處置工作。技防上,采取管道光纖預警技術等,對關鍵管段和路口進行視屏監控、站庫閥室與110聯動。二是針對第三方施工,主要通過巡線發現、第三方主動通報、信息員及政府部門通報、沿線公民或企業舉報等方式。三是配備先進的搶修設備,并加強隊伍演練和實戰,保障一旦發生事故盡快復產輸送。
李鷺光也認為,要充分運用“地企、警企”聯動機制,與地方安監、公安等部門“結對子”,定期向地方相關部門進行工作情況匯報,積極主動地向地方政府報送管道規劃資料,定期將公司最新的管道走向資料報送相關市、縣級地方政府備案,共同處理轄區內管道安全隱患,為管道保護工作開通“綠色通道”。
中國石油報 |